史前昆虫曾统治地球,翼展接近1米,为什么它们

来源:环境昆虫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1-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石炭纪(距今3.55亿年~2.95亿年前)之前,树木是不存在的。泥盆纪末大灭绝结束,海洋消退使陆缘海底暴露出来,淡水河流在新增的陆地上纵横切割,沉积淤塞,形成大片富饶肥沃

在石炭纪(距今3.55亿年~2.95亿年前)之前,树木是不存在的。泥盆纪末大灭绝结束,海洋消退使陆缘海底暴露出来,淡水河流在新增的陆地上纵横切割,沉积淤塞,形成大片富饶肥沃的沼泽和湿地,这才出现了“树木”。但它们与我们今天所知的树木不同,它们是石松类,节蕨类和真蕨类,根系浅,容易倒下。在此期间,它们遍及整个地球大部分地区的沼泽中生长,十几米甚至几十米高的蕨类巨木汇聚成遮天蔽日的雨林,绵延不绝。

不过植物都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它们都是由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树木也恰好是碳的极佳储存者,随着这些树木越长越高以争夺阳光,它们从大气中吸收了越来越多的碳并将其交换为氧气,从根本上改变了大气的组成。

如果是在今天,树木死亡后会分解并释放出碳到环境中。但在石炭纪时期,这没有发生。当时的树木是地球上的一种新生食物,陆地还没演化出能够消化木质素的酶系统,无论巨虫,脊椎动物还是细菌和真菌,都无法快速分解坚固的韧皮组织。因此当这些树木倒下并死亡时,它们留在原地、渐渐被深埋地下。树干缓慢地堆积在沼泽的地球上,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变成了黝黑的煤炭。石炭纪的名字由来,也是因为全球至少一半的煤炭储量,都来自这个时期形成的沉积岩层中。

因此在大约3亿年前,由于植物狂吸碳猛放氧,只吸碳不排碳,地球犹如一个开足马力生产的光合工场,以至于当时大气中的氧气浓度飙升到35%左右(比今天多出了14个百分点),达到地球有史以来的最高值。

那为什么石炭纪的昆虫会变得如此巨大?

泥盆纪末大灭绝,陆地成为了新的绿洲,蛛形类、多足类和甲壳类动物又展开了新一轮的竞争。而当六足动物从甲壳类分化出来时,陆地上的生态位基本上都被占据了。但那时的天空,还是一片空白的处女地。正在这个时候,昆虫走出逆天改命的一步——演化出飞行能力。

有了翅膀后,正所谓“天高任鸟飞”。昆虫再不用蜷缩在陆地的某个角落,默默地分解垃圾。为此它们演化出针状口器,吸食动植物的汁液。同时树冠层没有天敌威胁,当它们将卵产在树冠层,族群繁殖的成功率翻倍上涨。

不过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篇研究指出:富氧的大气让昆虫摆脱食物链底层的同时,它们的身体太小,容易出现氧气中毒现象。

我们都知道,昆虫是不使用肺呼吸的。昆虫的呼吸依赖于散布在其体内的一系列微气管或气管,而氧气是被动扩散到整个呼吸系统中,所以根本无法控制氧气的摄入量。因此在大气氧气浓度过高的时候,过小的体型就会出现中毒现象,为了活命,昆虫增大体型,所以出现了翼展接近1米的巨脉蜻蜓。

通常来说,体型变大是一件好事:大型动物在战斗中立于不败之地,可以在资源匮乏时存储更多能量,并更有效地保留热量。当然,石炭纪的昆虫体型为何变大的原因仍存在争论。

那这些史前巨虫又是如何消失的呢?

虽然石炭纪巨虫的体型缩小到现在仍是个谜,但科学家怀疑和环境气候变化、鸟类的出现有关。

大约2.6亿年前,真菌和微生物的生命演化出消化木质素的酶系统,尚未转化为煤炭的树木被迅速消化,其碳被释放回大气中,使得大气中碳氧比率开始达到平衡。而随着气候变得更冷也变得更干燥,绵延无尽的雨林迅速萎缩、瓦解,这一事件被称为“石炭纪雨林崩溃(CRC)”。没有了有利的大气条件和日增的捕食压力,摄取的能量无法维持其庞大的体型,因此那些史前巨虫逐渐萎缩到我们所熟悉的大小。

加州大学教授Matthew Clapham团队建立了一个数据库,该数据库收集了过去3.2亿年昆虫进化过程中种化石昆虫的翼展变化数据。结果发现,在昆虫进化的前1.5亿年中,昆虫的翼展反映了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大气中的氧气越多,环境所能支撑的昆虫就越大。飞行的昆虫需要大量的氧气来支撑其飞行的肌肉,并且由于它们的呼吸管效率低下,因此它们需要高的大气中的氧气水平才能长大。环境中的氧气越多,昆虫可以为其提供氧气的肌肉就越多,而昆虫的体积就越大。

但是,大约在1.4亿年前,情况发生了变化。昆虫的翼展因大气含氧量下降而开始缩小。另外团队注意到,这种变化发生在鸟类首次飞向天空的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鸟类逐渐形成了能够快速飞行和更好地操纵的飞行结构,于是鸟类开始吃大型昆虫,并与它们争夺食物来源(小型昆虫)。

文章来源:《环境昆虫学报》 网址: http://www.hjkcxbzz.cn/zonghexinwen/2021/1116/1917.html



上一篇:昆虫没有脑袋照样活,这是为什么?因为昆虫在
下一篇:这种昆虫是儿时的玩伴,号称“昆虫界的大力士

环境昆虫学报投稿 | 环境昆虫学报编辑部| 环境昆虫学报版面费 | 环境昆虫学报论文发表 | 环境昆虫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