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镜头下的昆虫隐私揭秘

来源:环境昆虫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我们生存的空间,昆虫无处不在。任何一种昆虫,都是整个地球生物链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昆虫之美,不仅在于它们的漂亮,多姿多彩,形态各异,更在于它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和对

在我们生存的空间,昆虫无处不在。任何一种昆虫,都是整个地球生物链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昆虫之美,不仅在于它们的漂亮,多姿多彩,形态各异,更在于它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和对人类的贡献。而它们独特的习性,更让人类叹为观止。下面,我就用镜头下的昆虫照片,来揭秘一些昆虫鲜为人知的隐私吧。

图1 艺术家气质的小丝螳

图2 咬不断的铁线虫

一、艺术家气质的螳螂

螳螂,因前肢发达有力呈镰刀状,又称刀螂。在我们的印象中,螳螂一直都是以凶猛著称的猎食昆虫,甚至还背有“谋杀亲夫”的恶名!但是一般来说,雄螳螂交尾后大都能平安地离去,交尾时,雌螳转头吃掉雄螳的情况虽然有,却不常见。科学家认为,雌螳吃掉雄螳的头,可能只是一种想避免自身被吃掉的反应方式。不过大家不用担心,即便是没有了头的雄螳螂还可以继续与雌螳进行交尾,因为其躯体中残存的神经组织依旧能支配生殖器官的功能。

图1中那只一身洁白晚礼服的小丝螳犹如一位著名的指挥家,正在激情澎湃地指挥着一场声势浩大的丛林音乐会,为我们展示了螳螂家族优美而文雅的一面。

别看螳螂是食肉昆虫,但也会成为另类生物的牺牲品,最鲜为人知的就是被铁线虫寄生的悲惨。铁线虫,隶属于线形动物门,成虫生活中水里,交配并产卵。如果铁线虫幼虫被螳螂、蝗虫等吞食后,幼虫会在其体内寄生,当幼虫长为成虫时,便会控制螳螂寻找水源,淹死宿主后再从宿主体内钻出,进入水里繁殖。图2就是螳螂在撕扯寄生于蝗虫体内的铁线虫。

二、漂亮的蜉蝣

蜉蝣,因相貌与豆娘相似,所以民间也叫它“丁丁猫”,但它们完全不同,蜉蝣属蜉蝣目。蜉蝣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2亿多年。但它们成虫的寿命却很短暂,从稚虫羽化为成虫直至死亡少则只有几个小时,最长的也不超过10天。所以古书曾经把蜉蝣说成“朝生暮死”的虫。

其实,蜉蝣的一生并不短暂。蜉蝣的幼年生活在水中,我们称之为“稚虫”。稚虫可以在水中生活1~3年,这期间要经历约10~30多次脱皮才能长出美丽的翅膀!稚虫羽化出翅膀后,还不能叫成虫,这期间只是亚成虫,还要再蜕一层皮,才变成可繁殖的成虫。

蜉蝣成虫的口器已经完全退化,处于不吃不喝的状态,完全靠积蓄在身体里的能量存活,这期间也仅为完成繁衍而存在——成虫唯一任务就是繁殖!由此,“朝生暮死”之说不难理解了。

图3 漂亮的蜉蝣1

图4 漂亮的蜉蝣2

图5 漂亮的蜉蝣3

三、霸道的豆娘

豆娘虽属蜻蜓目,但与蜻蜓区别很大。豆娘休息时大多会把翅膀束于背上方,这也是区分两者的方法之一。豆娘体型大都比蜻蜓小,因此相对于蜻蜓,豆娘更娇小可爱。

雄性豆娘对异性的性爱很霸道!他们不屑求偶行为和过程,雄性发现雌性后,便会强行以尾部的肛附器挟住其颈部,所以大多数雄性豆娘都是“霸王硬上弓”。

豆娘交配的姿势也是昆虫中较奇特的,大部分种类都会用身体形成一个不规则的椭圆形,有些则会形成“心”的形状,给人一种温馨浪漫的感觉。

豆娘还有个奇特的习性:就是在雌豆娘产卵时,与它交配过的雄性有护卫的行为。或者雄性继续挟住雌性共同产卵,或者在雌性的周边飞翔“护妻”,防止其它雄性飞来“抢妻”,因为一旦老婆被抢走了,刚刚努力交配的后代数量可能就会减少或是没有了。这种繁衍后代的本能倒是很男子汉!就如同每个雄性豆娘都有自己的领地一样,一旦有对手入侵,就会奋起反抗,直到驱走情敌或者被情敌驱走。

图6 霸道的豆娘 心中的爱

图7 霸道的豆娘 交尾的白扇蟌

图8 霸道的豆娘

图9 霸道的豆娘 守卫领地的雄性单顶透翅色蟌

四、超长耐力的竹节虫

竹节虫,因身体修长类似竹节而得名,有翅或无翅。竹节虫是著名的伪装大师,奇特的隐身行为让很多拟态的昆虫高手也望尘莫及。

竹节虫的生殖也很特别,一般交配后将卵单粒产在树枝上,或者直接弹射产卵,将卵粒随处丢弃,卵一般要经过一两年才能孵化。

但最让所有男人羡慕,也让所有女人期盼的是——竹节虫超长耐力的交配时间!

竹节虫的交配时间一般在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有些种类的交配时间可以长达一两天或更长时间!我曾经发现一对交配中的六斑瘤胸竹节虫,之前交配多久无法考证,但发现后,居然还有36小时的时间仍在交配,直到最后消失。如此超长的耐力估计会让很多生物汗颜!

文章来源:《环境昆虫学报》 网址: http://www.hjkcxbzz.cn/qikandaodu/2021/0515/1299.html



上一篇:角刀在黑白木刻昆虫细节中的运用
下一篇:欧美少儿钢琴教学法二

环境昆虫学报投稿 | 环境昆虫学报编辑部| 环境昆虫学报版面费 | 环境昆虫学报论文发表 | 环境昆虫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