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水栖萤火虫生物生态学研究(3)

来源:环境昆虫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3 闪光求偶行为 萤火虫独特的发光行为使其成为研究昆虫种内信息交流及信息交流信号进化的试验对象[2,20]。其中性信息的交流是成虫生物发光的主要功

1.3 闪光求偶行为

萤火虫独特的发光行为使其成为研究昆虫种内信息交流及信息交流信号进化的试验对象[2,20]。其中性信息的交流是成虫生物发光的主要功能[21]。当前,关于水栖萤火虫闪光求偶行为研究的相关文献主要集中于条背萤和雷氏黄萤两个物种。

1.3.1条背萤

日落后栖息在草丛中的条背萤雄萤起飞,边飞边闪光,发出单脉冲、周期性特异闪光信号进行求偶[2]。雄萤飞行求偶闪光信号脉冲闪光持续时间为(0.)s,间隔时间为(0.)s,闪光信号的最大亮度为0.6 lx[22]。雌萤从草丛底部或叶片背面爬出,停留在植物的茎秆上,将其发光器指向天空,发出快速而短暂的单脉冲求偶信号;雌萤求偶信号周期为(0.)s,最大亮度为0.4 lx[2]。雄萤发出(0.)s的求偶信号后,雌萤发出两个连续的回应信号;第1个回应信号持续时间为(0.)s,间隔(0.)s后,发出第2个持续时间为(0.41± 0.06)s的回应信号[22]。飞行闪光的雄萤发现雌萤的回应信号后,降落到距离雌萤5~10 cm 的地方,发出闪光频率减小的求偶闪光信号,闪光时间为(1.)s,间隔为(0.50 )s[2]。雄萤随后会边闪边爬近雌萤,并发出明亮的闪光信号,交配时呈“V”或“一”字形交配姿势[22]。8月上旬为成虫发生高峰期之一,天气适宜时,在日落30 min 后成虫求偶活动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减少,第2天05:00左右成虫闪光求偶活动停止[2]。在不适合成虫闪光求偶活动的天气下,如风力较强、雨天、满月等,在日落约85 min 后闪光求偶活动达到高峰,之后会逐渐减少直到停止[22]。

1.3.2雷氏黄萤

日落后,栖息在草丛中的雷氏黄萤成虫开始闪烁荧光,随后雄萤从草丛中起飞,发出两种类型的求偶光信号[8]。其中一种是发出有规律的8脉冲快速闪光序列及稍长的2~3个单脉冲闪光作为长途信号,闪光序列内的单个脉冲间隔为(0.)s,单个脉冲长度为(0.)s[2];另一种是雄萤在空中缓慢飞行及在雌萤栖息地的草丛附近盘旋时发出闪烁光信号,是短距离信号,闪烁时间为2~8 s,速度为0.2~0.5 m·s?1,飞行高度为1~2 m[2]。草丛中的雌萤将其尾部向上翘起,并发出脉冲长度为(0.)s的单脉冲求偶闪光信号,时间间隔为(1.)s;当飞行的雄萤发现雌萤发出光信号后,降落至离雌萤5~10 cm 处的地方,此时雄萤的飞行求偶光信号就会转换成脉冲长度为(0.)s的单脉冲闪光交流信号,时间间隔为(2.)s,雄萤发出(0.29 )s的求偶信号后,雌萤发出脉冲长度为(0.56 )s的回应信号,间隔为(2.14 )s[2,22]。雌、雄萤闪光求偶活动持续5~15 min 后,雄萤边闪光边快速爬向静息闪光的雌萤,呈“一”字形尾对尾交配姿势。5月为成虫发生高峰期之一,天气适宜时,在日落30 min 后成虫的求偶活动达到高峰,之后会急剧减少,第2天05:30左右雄萤的闪光求偶活动停止;降雨、满月及周围较强的人工光源等因素均会显著影响成虫的求偶活动[2]。

1.4 捕食行为

萤火虫捕食行为主要在幼虫阶段发生,蛹期和羽化为成虫后均不再取食。陆栖萤火虫幼虫主要捕食一些农业害虫如蜗牛、蛞蝓(Agriolimax agrestis)等[23]。陆栖蜗牛是一种破坏性很强的农业害虫,能够对蔬菜、观赏植物和其他植物造成严重损害,可对植物种子、幼苗、地下块茎、叶子和果实等造成重大损失[24]。根据已有文献将水栖萤火虫幼虫的捕食范围及重要天敌总结于表3。水栖萤火虫幼虫则是淡水螺类的捕食者,是其专一性的天敌,大多数淡水螺类都是寄生血吸虫的中间宿主[25]。水栖萤火虫幼虫通过捕食这些淡水螺类可有效进一步减少血吸虫的危害[26]。水栖息萤火虫对有害水生生物的捕食行为,为人们控制寄生血吸虫的流行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例如,条背萤和雷氏黄萤的幼虫被证实是淡水螺类的有效天敌,能在水下及贴近水面的水生植物上捕食淡水螺类[9,22,27]。幼虫白天躲在水里的沙子下面,夜间开始单独寻找猎物[27]。当幼虫发现猎物后,缓慢爬向猎物或先爬到猎物身上紧紧抓住它们的壳,然后迅速用尖锐发达的上颚紧咬住水生螺类裸露的头部,并用足及尾节的器官倒爬拖动螺[8];同时利用其尾部末端的粘附器官附着在漂浮植物上或水底以达到稳定身体的目的,当水生螺类剧烈地摆动螺壳以摆脱被捕食的危险时,幼虫则会利用腹部卷曲而缠绕在螺壳上,继续攻击猎物获取食物[2,15]。绝大部分情况下,螺向前摆动它们的壳以避免这些攻击,但这种方式通常是无效的,很难逃脱[2]。当螺的头部缩入螺壳时,幼虫用它们细长的头部对螺突出的口器继续攻击。幼虫取食螺肉时,它会把头部伸入到螺壳内,其腹部向上卷曲,腹部两侧的呼吸腮伸直并与身体垂直,同时利用其尾节的粘附器粘附在水底来固定身体[8]。不同种类的水栖萤火虫幼虫捕食猎物的手段基本一致,主要通过紧咬、倒爬拖动、足及尾节粘附、尾部末端粘附和缠绕等行为进行捕食。

文章来源:《环境昆虫学报》 网址: http://www.hjkcxbzz.cn/qikandaodu/2021/0717/1663.html



上一篇:浅析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非智力因素
下一篇:校园生活垃圾三元二级分类体系研究

环境昆虫学报投稿 | 环境昆虫学报编辑部| 环境昆虫学报版面费 | 环境昆虫学报论文发表 | 环境昆虫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